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圖 書
:::
臉書分享 line分享 X分享 複製網址

建寺功德

共成彌勒下生在世法緣

建寺造像功德不可思議,果報無量無邊。佛經云:「今世福祿何原因,前世建寺供佛人。」《法華經》云:「若人發心起塔、建寺、造像,如是諸人等,如見無數佛,自成無上道,廣度無數眾。」又云:「若於曠野中,積土成佛廟,乃至童子戲,聚沙成佛塔,如是諸人等,皆已成佛道。」

大自在王佛禪寺未來是培養「實修救地球的大修行者」,今天我們種下這個善因,功德自然非常大。釋迦牟尼佛時代有兩位慈善家——給孤獨長者及祇陀太子,他們奉獻了用金箔鋪地的園林,促成佛陀在「祇樹給孤獨園」演繹說法的因緣,《阿彌陀經》及《金剛經》就是在這裡宣說的,佛陀也在此處講經說法最多,流傳至今,成就了無數修行者。

《法華經》提到,若有人一念善信,發心建寺,造佛像,一切業障莫不消除,所獲功德無量無邊。《分別善惡報應經》也說,若有人一念發心,修廟宇殿堂,能恆離驚怖,身心安樂。生在人間,一切所求,隨願滿足,悉皆成就;生在天上,五欲自在;若發心修行,隨其所應,皆得成就。所以,誠摰地邀請您,一同來護持千聖不傳的正法,播灑菩提種子,幫助自己及家人,成就現世及來世的善因福田。

 

《 地藏菩薩本願經 》 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

 

  •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,承佛威神,從座而起,胡跪合掌白佛言:世尊,我觀業道眾生,校量布施,有輕有重,有一生受福,有十生受福,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。是事云何,唯願世尊為我說之。
  •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:吾今於忉利天宮一切眾會,說閻浮提布施較量功德輕重,汝當諦聽,吾為汝說。
  • 復次地藏:若未來世,有諸國王,至婆羅門等,遇佛塔寺,或佛形像,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,躬自營辦供養布施。是國王等,當得三劫為帝釋身,受勝妙樂。若能以此布施福利,迴向法界,是大國王等,於十劫中,常為大梵天王。
  • 復次地藏:若未來世,有諸國王,至婆羅門等,遇先佛塔廟,或至經像,毀壞破落,乃能發心修補。是國王等,或自營辦,或勸他人,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。是國王等,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。如是他人同布施者,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。更能於塔廟前,發迴向心。如是國王乃及諸人,盡成佛道,以此果報無量無邊。

     


 

佛教小故事分享---施石生天 
 

從前人行善,僅發心佈施一塊石頭,助人修建佛寺完成,因此就得生天的福報。

從前有一位長者,發心想要興建一座寺廟,他把建寺的材料都籌備齊全,只缺乏柱下的一塊地基石。長者的村裡,住了一個老人。老人懂得成人之美,知道建寺需要地基石來完成,所以就將鎮家之寶——擣衣白石,樂捐出來,贊助建寺,使莊嚴的佛寺快速得以完成。

這位老人臨終之後,上生到「忉利天」,住在七寶宮殿中,享受天福妙樂。經過很久的時間以後,莊嚴的佛寺也因年久失修而倒塌,變成了廢墟。

後來,有一個農夫在廢寺的荒地上開墾,發現這個大石頭妨礙他的耕作,想找人來遷移這塊石頭。農夫剛起移石的念頭,天宮忽然搖動,驚動了住在「忉利天」的老人。老人(天人)隨即用天眼觀察,知道是下界(人間)農人想要移走他從前佈施的那塊白石而引起的。天人心想:「我因為佈施那塊石頭,無意中得生天上享受天福,如果那塊地基石被農人掘掉移走,就會損害我的天福,我要阻止農人移動這塊基石。」

於是,天人變化成一個老翁,來到農夫的面前。老翁說:「你開墾這塊荒地,辛辛苦苦地工作,一年能有多少收入?我送給你黃金五百兩,請你保存這塊石頭,不得移動它,你願意嗎?」 農夫聽了驚駭萬分地說:「我一輩子也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黃金!您從什麼地方來?為什麼關心這塊石頭?」

老翁變回天人之身,告訴農夫說:「我曾經也是本地人,這塊荒地就是古代的佛寺。當時興建佛寺,缺少一塊平石做為木柱的地基石,我就把祖先留傳下來的至寶(擣衣白石),毫不考慮地捐出來建寺。沒想到,我只佈施一塊石頭建寺,竟然得到大福報,使我上生天界,住在七寶天宮,享受天福妙樂。今天早晨我的天宮忽然震動,我覺得奇怪,就以天眼觀察,知道你動了心念,將要掘掉這塊地基石。這塊白石是我生天的根源,如果被你掘掉,會損害我的天福,所以我特地前來阻止你,不要移動這塊白石。」

農夫聽聞這番話後,向天人合掌說:「原來此地曾經是佛寺,既然知道了,我決不敢輕舉妄動了。」天人聽到農人這樣說,非常歡喜,安心地返回天宮。

農夫思惟道:「從前人行善,僅發心佈施一塊石頭,助人修建佛寺,就得生天的福報。播一棵小小種子,就能收成無量福果。我是農夫,應該要好好地經營這塊大福田,更應該永誌不忘。」於是,農夫逢人就宣說「施石生天」這件事,大家很相信他的話,知道修建佛寺有無量無邊的福德,及無量無邊的功德。因此,眾人發心廣種福田,不久以後,就把莊嚴的佛寺重建起來,寶塔巍然,莊嚴聳立在人世間。

回到上方